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连续五年都保持在6.5亿吨以上,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口粮安全,但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疫情加剧粮食安全问题,供给与消费端不平衡矛盾将更加突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人道主义准入、全球经济和粮食供应等都造成严重影响,2020年全球饥饿人口总数相比2019年的1.32亿人翻了一番,25个国家宣布面临严重的饥饿风险,20亿人的粮食安全将得不到保障。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测,未来10年,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长,口粮消费需求随之增长,预计稻米和小麦国内总消费量分别增长 2.4%、11.8%,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状态。此外,粮食生产的结构性问题、抗风险能力及现代化发展水平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是过度精加工导致损耗,造成粮食浪费严重。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的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而这些环节中损失量占比最大的,就是加工环节,数量为150亿斤以上,占了全部浪费量的21%以上。粮食精加工是行业的普遍现象,精细加工的大米和面粉受到不少消费者欢迎,但看起来“白细美”的粮食背后,存在粮食过度精加工带来的损耗问题。一些粮食加工企业还在加工精度上“攀比”,精度越来越高,出米率、出粉率越来越低,成为粮食“餐桌外浪费”的一环。以面粉为例,一般情况下小麦出粉率在80%左右,但近些年精加工面粉在市场的比例不断提高,出粉率在70%左右的面粉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一些“30粉”“20粉”。据悉,在我国的粮食加工中,碾磨度平均在10%到11%,而国内的稻米加工规范中,碾磨度则要求被控制在9%以内。这样计算,仅仅是稻米一项,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能节约400万吨粮食,相当于2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以2019年为例,我国的稻谷产量约为2亿吨,加工后的三级米的产量大约是1.4亿吨,加工成特级精米,出米率减少15%,只剩1.2亿吨;而这减少的20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的口粮。粮食加工程度越深、产业链条越长,原料的损失以及水、电能源的消耗就越多。过度加工导致的健康危害也需要引起重视,比如膳食纤维营等养成分流失,导致营养失衡,增加了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三是缺乏法律硬约束,相关标准难以执行。为制止粮食浪费问题,国家制定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并且即将出台,各地餐饮行业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已经收到了显著成效,节约粮食已成为社会新时尚。但是在粮食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目前还缺少法律的约束。国家对粮食加工已有明确标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2019年5月实施的《大米》(GB/T1354-2018)国家标准将大米加工精度分为“精碾”“适碾”,精碾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0%至90%,或留皮度在2.0%以下;适碾的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l/5的占75%至85%,其中粳米、优质粳米中有胚的米粒在20%以下,或留皮度为2.0%至7.0%。但这个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近些年精深加工愈演愈烈,除了部分消费者的认知误区外,一些加工企业的推波助澜也不容忽视,企业通过过度加工让粮食口感好、卖相好,提高产品售价,增加利润。一些企业还刻意提高粮食加工精度,把高于国家标准作为卖点进行宣传,误导了消费者。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改变目前我国粮食加工业过度加工的现状,推广适度加工,既需要国家立法树立底线,更需要公众转变消费观念;既需要国家制定标准,也需要企业遵循标准。为此,建议:

1.明确各部门、各主体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责任,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理顺各部门在粮食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全面统筹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加工、消费等各环节的损耗与浪费问题,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现对粮食安全的全过程、全链条的法治管理。

2.出台更为严格的国家粮食加工标准,禁止企业过度加工。结合我国米面主食品制作品质、营养、风味等因素,制定适合我国米面主食品需求的相关粮食适度加工技术及产品标准,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标准,推动粮食适度加工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发。

3.引导和督促企业遵循标准,合理确定加工精度。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支持企业引进粮食损耗更低的生产设备,并予以一定补贴。引导企业生产更多优质专用米、留胚米、免淘米、速煮糙米等既营养健康又节约粮食的新产品。对于不执行国家加工标准的企业和个人,予以相应的处罚;对于降低粮食损耗表现突出的企业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各大平台上大力宣传。

4.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倡导营养健康的饮食理念。国家有关部门应持续不断地宣传过度加工米面及制品对健康的危害,以及适度加工产品对健康的好处,培养全社会树立讲营养、重健康的消费理念。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以及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普活动日等活动,制作微视频及图文文章,引导消费者选择适度加工的粮食产品,确保均衡营养和膳食平衡。

来源:凤凰网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