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情况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市场供应充裕,活力不断增强,粮食储备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统筹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协同保障能力、收储调控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以及节粮减损能力,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梁彦说。

  粮食生产已“十七连丰”,口粮完全自给

  梁彦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安全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国际400公斤的平均水平。”梁彦说。

  据梁彦介绍,多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裕、不脱销、不断档,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粮食市场供应也是货足价稳、百姓米面无忧。同时,国家粮食库存储备数量充足。国家在稳定中央储备规模的同时,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地方粮食的储备规模。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等形成的政策性库存数量也非常可观。稻谷、小麦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米面成品粮有15天以上的市场需求量储备。

  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不能放松

  “尽管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还是不能放松。‘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在各环节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碗里主要是中国粮。”梁彦说。

  梁彦表示,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在“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上下功夫:一是坚持立足国内,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二是坚持精准调控,统筹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四是坚持全链条管控,统筹推动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注意到,在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方面,我国将完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立足全链条保障粮食安全,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

  在统筹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方面,我国将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科学确定政府储备规模,完善“通道+线路+枢纽+节点”的粮食物流骨干网络,强化监测预警,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有关专家指出,粮食产业链贯穿粮食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要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大力促进节粮减损。

  对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表示,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也是粮食增产增收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钱毅介绍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于去年9月印发了《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粮食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制订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完善顶层设计。“十四五”时期,将坚持“全链条管控,统筹推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实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

  此外,钱毅表示,“十四五”时期还将陆续制订节粮减损有关标准和配套的制度,强化依法管粮、依法节粮。同时,减少粮食损失离不开科技支撑,我国粮食仓储技术处于世界较领先的水平,“十四五”时期将积极开展粮食储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强化成果推广运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效减损。(工人日报记者 杨召奎)

  责任编辑:曹玥

来源: 工人日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