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深入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并通过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等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图为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稻喜获丰收。刘教清 蒋才香/摄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2023年,广西农业农村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殷殷嘱托,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通过高位推动、政策激励和高产攻关等重大举措,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

  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252.08万亩,同比增8.1万亩,增长0.19%,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2%;总产1395.36万吨,同比增2.2万吨,增长0.16%,完成目标任务的101.81%,连续四年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增长。

  藏粮于地 严守耕地红线

  4—8月种稻,8—11月种玉米,玉米收获后撒播菜花。来年3月前后收割菜心,4月观赏菜花。菜花凋谢后菜秆菜叶还能做绿肥。兴安县探索推广“稻(水稻)—米(免耕甜玉米)—菜(白菜苔)—花(观赏菜)—肥(绿肥)”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新模式,保住了耕地,提高了收益,成为遏制水田“非粮化”趋势的有效手段。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广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粮食安全工作,成立由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领导小组,将粮食安全列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

  块块农田有田长、保护责任全覆盖。2023年,2.8万名田长和15万名网格员巡田186.42万公里,对全区耕地开展全覆盖网格化监管,耕地保护田长制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我区农业农村部门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等信息化平台,创新推广“高标准农田+粮食产业基地”等模式,筹集35.7亿元财政资金提高亩均投入标准,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10.8万亩、改造提升100.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我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和评价,扎实开展土壤普查,优化布点方案,严格全过程质量控制。推进国家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项目实施等工作,实施秸秆还田、冬种绿肥等土壤改良培肥措施的耕地超过4500万亩,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藏粮于技 强化科技支撑

  “目前,我们引进的香稻品种已成为全县主推品种,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89%以上。”宾阳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地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古辣香米研究院,与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共建水稻研究工作站,共同开展种业科技攻关行动,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广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良种良法良机配套集成推广,进一步推动科技与装备协同增效发展。

  强化良种培育推广。实施水稻、玉米育种联合攻关,大力培育推广“桂字号”粮食优良品种。2023年新审定水稻品种143个,优质稻占比84.6%,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粮食制种面积10.87万亩,同比增长25%。“野香优莉丝”“昌两优8号”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主导品种。

  全力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水稻玉米高产攻关行动,建立2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组织专家组开展包市巡回服务指导。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推动水稻玉米等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大面积普及推广,建成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水稻和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片2377个、面积116.79万亩,以点带面推动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通过采取秋粮“一喷多促”和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措施,晚稻单产达372.85公斤/亩,同比增加1.56公斤/亩。

  强化良机保障。组织开展百万农机闹春耕、促“双抢”活动,促进农机和农艺深度融合。2023年,全区投入农业生产的农机具达407万台,完成机耕面积8024万亩、水稻机种面积1358万亩;预计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04%,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

  辅之以利 加大财政投入

  “2023年,我县冬种小麦面积5400亩,为全市最高。县财政共投入冬种小麦生产补贴资金95万元。”凤山县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及时足额发放涉农惠农补贴,2023年全县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497万元,受益农户4.12万户;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项目资金98万元,受益农户3.24万户。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广西严格落实中央稳粮政策,加大地方资金投入,多渠道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有力提升市县抓粮和农民种粮的内生动力。

  认真落实中央稳粮惠农资金。及时下达资金,强化资金落实,稳定农民种粮合理收益。全区累计下达各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双季稻补贴等中央涉粮财政资金共54.52亿元。

  加大自治区财政资金投入。修订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办法,落实激励资金1.3亿元对2022年度粮食生产成效突出的51个县(市、区)进行激励。安排4500万元对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4个设区市和13个县(区)进行奖励。新增投入9000万元,开展晚稻、玉米“一喷多促”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助力秋粮丰收。

  加强资金调度督导。将涉粮补贴和项目实施情况列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督查内容,坚持资金支出周调度制度,对进度慢的项目县进行约谈、通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涉粮补贴项目发放进度攻坚行动,抓好粮油生产存在问题协调推进,涉粮补贴发放进度比行动前提升78.59%。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进一步扩大双季稻种植,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方位夯实农业强区根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陈 静 通讯员 卫 堃)